#頂端作者造星計劃#
臺海局勢繼續(xù)惡化。據(jù)央視網(wǎng)近日報道,臺當局修改了相關規(guī)定,授權“海巡署”在面對大陸艦船時,無需請示、無需開槍警告,“可以直接開火”,“必要時可以開炮”,央視表示,此舉“極易造成擦槍走火”。
就在臺當局批準對大陸開火的同一天,據(jù)《北京日報》的報道,有消息人士透露,美國打算近期派遣百余名軍人入臺,協(xié)助訓練臺軍,實地了解臺軍訓練模式,并提供相關建議。
(資料圖)
對于美軍入臺這一敏感消息,中國國防部發(fā)言人譚克非予以了回應,他表示,美國不斷提升美臺軍事聯(lián)系,這是非常錯誤、危險的舉動,中方強烈不滿,堅決反對,正告美方切實恪守“一中”原則和中美三個聯(lián)合公報的規(guī)定,將不支持“臺獨”落到實處。譚克非最后警告稱,解放軍將持續(xù)加強練兵備戰(zhàn),堅決粉碎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與外來干涉圖謀,堅決捍衛(wèi)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很顯然,隨著臺當局向前線臺軍下放“開火權”,美軍公開入駐臺灣,不管是在軍事上,還是政治上,臺灣問題都正在逼近大陸所能容忍的底線,臺海局勢或“一觸即發(fā)”。需要指出的是,就在此前不久,中美兩國才進行了一系列的高層會晤,雙方關系似乎出現(xiàn)了一些緩和。比如說,5月8日,中國外長秦剛在京會晤了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秦剛還提到了中美領導人巴厘島峰會所達成的共識,表達了希望中美關系重回正軌的愿望。
不久之后,5月10日到11日,中國外事辦主任王毅與美國總統(tǒng)國安事務助理沙利文在奧地利舉行了多輪會晤,雙方就臺灣問題、俄烏沖突等重要問題進行了“充分的討論”,時間長達“10多個小時”,中青網(wǎng)表示,“會晤是坦誠、深入、實質性和建設性的”。從這里可以看出,中美關系出現(xiàn)了一些緩和的跡象,也正因如此,此前緊跟美國反華的菲律賓,一改之前的尿性,突然表態(tài)支持中國提出的“南海各方行為準則”。
那么,為什么在中美關系出現(xiàn)緩和跡象的背景下,美軍要高調入駐臺灣,而臺當局也悍然下放“開火權”,批準“對大陸開火”?原因很可能是因為,美國在對華“極限施壓”,企圖迫使中國做出“戰(zhàn)略性的讓步”。就在中美高層密集會晤的同時,拜登總統(tǒng)的氣候問題特使約翰·克里對外表示,盡管中美關系依然緊張,但他仍然收到了來自中國的“訪華邀請”,他將與中方就氣候危機進行深入的討論。
克里強調,他將要求中國發(fā)布“甲烷減排計劃”,推動“煤炭能源轉型”,克里也承認,“具體會晤時間尚待確定”,“雙方之間還存在某些問題需要澄清”。有人可能表示,中美之間的“大國博弈”和氣候問題有毛關系?其實不僅有關系,而且關系還很大,環(huán)球網(wǎng)社論就曾指出,所謂的氣候問題本質上就是“發(fā)展權”的問題,美國企圖以氣候治理的名義來為中國的發(fā)展限速。
2021年9到11月份臺海危機爆發(fā),當時《環(huán)球時報》曾撰文稱,“臺海危急形勢前所未有,各方都在為最壞情況做準備,戰(zhàn)事或一觸即發(fā)”,記性好的網(wǎng)友想必還記得美國最先進的“海狼”級核潛艇就是那段時間在南海“撞山”的。后來臺灣問題為什么沒有爆發(fā)?就是因為中美在2021年的11月中旬簽署了“中美加強氣候行動的聯(lián)合宣言”,中方承諾“竭盡全力”在未來10年“節(jié)能減排”。
所以,為了防止臺灣問題“爆缸”,大陸是做出了巨大努力的,拿出了很大的誠意,現(xiàn)在美國“故技重施”,再次引爆臺海問題,其目的有二:其一,施壓中國盡快確定克里訪華的具體時間;其二,要求中國做出更多的“氣候承諾”,換言之,就是要中國“進一步降低發(fā)展速度”,畢竟“發(fā)展模式轉型”,那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就好像汽車過彎需要減速一樣,這么一來,中國就很難超越美國了。
因此,在中美高層密集會晤,中美關系似有緩和的背景下,美軍高調入駐臺灣,臺當局揚言對大陸“開第一槍”,其實就是對大陸施壓,要求大陸“盡快安排”克里訪華,并敲定“讓步內容”。
標簽: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