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爽
(相關資料圖)
理性天蝎女
治拎不清、玻璃心、擰巴癥
點燃你自律的心
今天是母親節(jié),爸爸主動帶女兒下樓玩,我在家休息。上網(wǎng)看到幾篇歌頌媽媽偉大的文章。
我想說,別整虛名,來點實惠。
所以,我當媽的第三年,想提出口號:父系帶娃,幸福千萬家。
~1~
最近我在芒果臺的綜藝節(jié)目《爸爸當家》第二季。
爸爸們在家?guī)Ш⒆?,媽媽們和嘉賓坐在觀察室里觀看點評。
爸爸帶娃,主打就是一個大條。
一家三口初亮相,兒子專心挖鼻屎,爸爸是沒看見還是不在乎,媽媽趕緊叫兒子別挖,孩子說回家再挖。
爸爸當家后,兒子拆開禮盒問這是什么,爸爸說,你自己看。兒子把樂器弄壞,爸爸平靜地重復,你完了。
一天下來,孩子餓了就吃馕,到晚上連吃五根羊排。
?因為大條,所以情緒下盤穩(wěn)。孩子搗亂或連問十萬個為什么,觀察室的媽媽說自己要發(fā)火了,爸爸都沒動怒。
爸爸會帶著孩子去騎馬,鍛煉身體,增加安全感。
我邊看邊感慨,父系和母系帶娃,側重點不同。
母系帶娃,往往細致敏感,無微不至,對孩子的食品安全、個人衛(wèi)生、外在形象更在意,擔心的光譜更廣,容易以小見大,容易情緒波動。
父系帶娃,細致度很低,很少為了衛(wèi)生問題小題大做,很少為了孩子吃垃圾零食情緒崩潰,孩子不找事,自己偷著樂,很少打斷孩子,利于孩子情緒穩(wěn)定,專注探索。
~2~
父系帶娃對孩子很好。
網(wǎng)紅張踩鈴,老公是加拿大人,她懷二胎時回國參加節(jié)目,后來疫情爆發(fā),航班熔斷。
她在國內懷孕生子,她老公在國外帶著大女兒。
后來一家四口終于團聚,她發(fā)現(xiàn),她照顧得細致周到的小兒子,像林黛玉一樣嬌弱,一年四季棉褲腰,今天咳嗽明天燒。
兒子離冰箱兩米,外婆就抱走說有涼風,吃喝都得恒溫,做好飯拿小風扇吹涼。
而老公帶的大女兒,冬天短褲冰滑輪,四年沒進醫(yī)院門。
后來老公主動請纓帶小兒子,小兒子過上了命途多舛的日子。
天涼不讓穿襯褲,躲在被子里嚇孩子,把兒子裝在袋子里轉圈圈。
別說,人家小兒子的體質,還真是好了不少。
?傅首爾和她老公也是段子一般的存在。
父系帶出來的娃,早當家,早獨立。
她說她家兒子多樂,她帶到三歲,連牙都不會刷,他爸來帶,都會幫爸系鞋帶,后來很快學會煲湯。
父系對在生活上的懶惰,簡直把孩子逼到獨立的墻角。
多樂爸爸心很大,對吃的很看的開,“這年頭有什么能吃的”,對未來更看的開,“長大不行可以做乞丐”。
一個孩子如果只接受單一且偏激的思想和教育,多半有害。
從小接觸母系和父系的不同,有利于孩子觀看人間,產(chǎn)生思考,身心更獨立堅強。
?以前看了《小舍得》的電視,前段事看了小說,有個明顯感覺,雞娃大概率是母系的戰(zhàn)場。
小說里不管誰家的孩子,都是因為媽媽焦慮、緊張,走上雞娃之路,成為過山車媽媽,為孩子的成績乍驚乍喜,成為的士媽媽,載著孩子奔波于各種補習班。
而父系那邊,更加冷靜,更加理智,總在很軸地問天問大地,有必要超前教育嗎。
小說中的夏君山是大學英文老師,不像電視劇一樣完全聽老婆,他在小說里展現(xiàn)出了對南麗轉變的不理解,“都快不認識這個老婆了”。
我身邊的情況也大概是這樣,媽媽們對學什么樂器能加分,各大小學初中的重高率,補習班里哪個老師更負責等了如指掌。
這樣的爸爸當然有,但數(shù)量少。
雞娃的媽媽也飽受煎熬,舍不得孩子那么小就那么苦,但又怕現(xiàn)在不苦,以后更苦。
我有一個大膽的猜想,如果每個有娃之家,爸爸主力帶娃,尤其是教育這塊,孩子內卷的問題很可能大大緩解。
還對孩子以后的自制力有幫助,在《忙爸爸也是好爸爸》一書里,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
當爸爸的角色在家庭當中缺失、疏遠、暴力時,孩子會缺乏安全感,容易形成成癮性人格。
~3~
父系帶娃對媽媽很好。
我現(xiàn)在很愛看的減壓視頻,就是爸爸帶娃搞笑視頻。
爸爸們沒輕沒重,自己玩心很大,帶孩子就圖一樂。
挖個坑埋孩子、把孩子扔進雪里,下雨了把孩子當傘,投籃后球砸到孩子,自己先去撿球,再關心孩子,孩子摔倒,笑得沒心沒肺。
孩子沒寫完作業(yè)下樓玩,爸爸用喇叭錄好“作業(yè)沒寫完,不要跟她玩”,孩子玩到哪,爸爸拿著喇叭追到哪。
喂飯穿衣更是驚心動魄,喂奶的奶嘴戳在孩子鼻孔里,脫衣服脫到孩子五官變形。
? ?我常常感慨,這都能活,孩子真是福大命大。
而母系帶娃視頻,常見情緒過山車。
很多女人是這樣,對老公發(fā)完火,事后如果有后悔,就是后悔自己沒有發(fā)揮好。
對孩子發(fā)完火,事后必定有后悔,后悔自己情緒失控,又心疼又內疚又發(fā)誓。
而且,父系帶娃不管荒多唐,不管多搞笑,不管多笨拙,人們的包容度、接受度更高,容易給予鼓勵。
反觀母系帶娃,有時標準嚴苛,會讓媽媽產(chǎn)生多做多錯的不公感。
父系多帶娃,可以讓媽媽心態(tài)更平和,情緒更和樂。
還能減少些母女羈絆,在《母愛的羈絆》一書中就說,自戀型的母親養(yǎng)育出的孩子,更可能過于敏感,優(yōu)容寡斷,孤芳自賞,自我意識過剩,在乎人際關系。
~4~
父系帶娃,除了對孩子好,對媽媽好,但最大的好處,是對自己好。
我愛聽一個播客,叫《諧星聊天會》,越聽越喜歡郝宇老師。
一聽他說話,就知道他是家里帶孩子的主力軍,輔導作業(yè),日?,嵤?,雞娃焦慮,他隨便展開,那叫一個生動有趣。
母系三句話不離孩子,可能招致反感了,但父系多聊孩子,就產(chǎn)生了反差萌的效果,怎么聽都有趣又有愛。
這里可能涉嫌拉踩,我也常聽樊登讀書會,我喜歡聽育兒書,樊登老師在講育兒書時經(jīng)常提到兒子嘟嘟。
雖然樊登老師不管是書里的內容,還是延伸的內容,正確有高度,有理論依據(jù),有專家背書。
但我的感覺是,他工作忙,陪孩子的時間偏少。
后來,我在上野千鶴子對談錄里看到一個觀點,才恍然大悟。
“我和在家完全不做家務、不帶孩子的同齡男性聊天時,覺得一點意思都沒有,同齡女性說起話來實在太有意思了,因為女性的生活經(jīng)驗更豐富?!?/p>
老派父系言必談中南海秘聞,國際局勢,宏大不接地氣。
帶娃后就不同了,會極大地改變對世界、對生活的感受和理解。
有個比喻,女人生活在水里,男人生活在岸上。
一旦父系通過帶娃打開感受的任督二脈,市場動向和流量密碼,得來全不費工夫。
之前有個家電品牌找過我們,品牌方說,投了不少號,轉化最好的是一個全職奶爸的號。
很多女受眾看到爸爸帶孩子帶到毛發(fā)凌亂,做家務做到筋疲力盡,有喜劇張力,有預期違背,暗爽又心疼,紛紛下單。
多帶娃的爸爸,要家庭有家庭,要事業(yè)有事業(yè),要魅力有魅力,上帝為他們關上哪扇窗?
~5~
我小時候,父母兩地分居,我有完整體驗過父系帶娃,母系帶娃和混合帶娃。
我媽對我千依百順,愛嘮叨,我很小就掌握拿捏她的方法。
我鬧著不洗臉,她沒辦法只能拿毛巾輕擦,導致我皮膚皸裂,我在我媽所在的小學上學那年,成績最差,我媽常捶胸頓足,慈母多敗兒。
我爸原則性強,包容范圍更廣,他早已立下規(guī)矩,亂發(fā)脾氣和說謊話,容易挨揍。
我爸愛做飯,讓我至今覺得做飯是件好玩的事,身手矯健的他帶我抓昆蟲,抓鳥,修理器具,站著看人下棋…
我爸爸自得其樂的態(tài)度,對我來說是重大財富。
我爸有時來帶我女兒,看到他給女兒穿襪子前,把女兒的腿當激光槍突突幾下,不得不說,父系至死是少年,跟少兒太能玩到一塊去。
以上種種,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未必符合每個家庭每個階段的每種情況。
父系帶娃對孩子,對妻子,對自己,對孫輩,好處多到說不完。
媽媽們多休息會兒,一路生養(yǎng),真心不易,爸爸們,上吧。
不止在母親節(jié)這一天。
---END---記得星標爽慶 (戳開)標簽: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