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海報新聞記者 李金珊 報道
7月10日,“深度融合·創(chuàng)新引領”科技考古論壇在濟南舉行。該論壇是全國考古工作會的學術論壇之一,邀請了國內外18位專家學者展開深入研討交流。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方輝在會上指出,科技考古在發(fā)現、分析、解讀和展示中華文明成就方面顯示出強大的活力。考古學的不斷發(fā)展、對文明的深入闡釋離不開科技的支撐。山東大學自上世紀末就重視科技考古工作,近年來整合院系資源建立了考古、文物保護等14個實驗室,建成國家文物局“古環(huán)境重建與生業(yè)考古”重點科研基地、國家級考古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此次論壇的舉辦將總結交流科技考古的最新進展和實踐探索,有力推動考古領域的多學科交叉融合和科技考古的理論方法創(chuàng)新。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陳建立教授從頂層設計、體制創(chuàng)新、資源整合、人才隊伍建設、管理體系、國際合作等方面,對新時代科技考古提出了思路和建議。吉林大學蔡大偉教授等專家,圍繞科技考古學科發(fā)展、動物考古、植物考古、環(huán)境考古、地學考古、文物保護、考古材料研究、體質人類學、古DNA分析、殘留物分析等議題,展開了深入探討交流。
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靳桂云教授作總結發(fā)言,強調本次論壇涵蓋了科技考古學全方位、多領域的學術問題,體現出在多學科融合背景下,科技考古的協(xié)同創(chuàng)新使考古學學術價值得到全方位提升,展示了科技考古學科發(fā)展成果和科技考古研究的無限潛力。本次論壇的舉辦,有助于深入認識我國科技考古研究現狀,促進科技考古各領域的溝通交流,對推進考古學理論方法創(chuàng)新和多學科交叉融合,推進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標簽: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