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大中國運動鞋服品牌陸續(xù)公布了財報。在艱難的2022年里,他們幾家歡喜幾家愁。
第三第四在奮力追趕,特步年營收129.3億元,同比增長29.1%;361度營收同比上漲17.3%至69.6億元,創(chuàng)5年新高。
而第一第二的安踏和李寧則壓力山大。安踏營收536.51億元,同比增長8.76%;凈利潤75.9億元,同比下降1.68%。李寧營收258.03億元,同比增長14.3%,凈利潤同比增長1.32%。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好消息是,中國自己的品牌們確實在保持較為高速的增長,外國品牌某迪某克以前的壓制力已經(jīng)不復存在。壞消息是,頭部兩個牌子庫存增加、增速放緩這些讓人頭疼的問題一個也沒少。
運動鞋服并不是一個輕松賺錢的行業(yè)。在爭奪存量和加緊復蘇的2023年面前,安踏和李寧走在不同的增長道路上,相同的是沒有一條路可以一帆風順。
此前安踏業(yè)績飛升,離不開收購斐樂(FILA)這場成功的交易。
過去幾年,斐樂對安踏整體利潤的貢獻十分突出,年度增速一度高達74%,毛利率達到70%左右,遠高于主品牌安踏的50%-55%。
2021年時斐樂更是直接跨上了200億大關,在安踏的全年營收中占比近50%。
要知道,當時李寧的全年營收也只有225億。斐樂的業(yè)績在哪個服飾品牌力都是相當炸裂的存在。
斐樂的成功,離不開是老爹鞋和漁夫帽兩大爆款。依靠與多位知名設計師推出聯(lián)名款,再加上各路明星的代言,以及社交平臺的各類種草帶貨帖子,善于營銷的斐樂在中國開啟了爆紅之路。
然而坐在錢堆上,只顧著樂是不行的。市場瞬息萬變,老爹鞋過氣也就一兩年的事。一旦一款鞋大街上遍地都是,不再能代表時尚和高端,年輕人會立馬拋棄它。
設計沒有突破,功能不專業(yè)甚至很模糊,加上眾所周知的原因導致的消費疲軟,斐樂不再能輕松抓住年輕人的心,業(yè)績也開始從山頂?shù)洹?/font>
面對斐樂的失速,安踏的選擇是:買!抓住下一個斐樂,再復制一個奇跡。
安踏的收購堪稱狂飆,2016年控股迪桑特中國,2017年收購了韓國高端登山裝備品牌科隆,2018年底更是花了370億人民幣收購芬蘭體育巨頭亞瑪芬。
在冬奧會引起重磅關注的始祖鳥,就是亞瑪芬旗下的高端戶外品牌。這也顯示出,安踏將目標用戶向中產(chǎn)遷移,讓有錢的人買更高檔的。
當始祖鳥超越lululemon成為中產(chǎn)新的炫耀利器,安踏大力賺有錢人的錢,他真的,我哭死。
但無法規(guī)避的事實是,安踏作為本土運動品牌,不斷的并購海外品牌,也只是披著一層“國際化”的外皮,實際上是在讓一些“洋品牌”走進來,并沒有讓國產(chǎn)品牌走出去。
這就讓人質疑,安踏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不是太過底氣不足呢?
不同于安踏鋪開面沖鋒,李寧走的是單品牌多系列路線。
由于李寧本人的名氣加持,李寧品牌具有成為國貨代表的先天優(yōu)勢,幾乎最先吃到國潮紅利。
2018年,“中國李寧”在海外各大時裝周現(xiàn)身。在紐約大秀落幕當天,“李寧”的微信指數(shù)暴漲700%,帶給國人的驚喜和期待可見一斑。
將品牌升級和國潮元素掛鉤,拉高了李寧的品牌調性,也制造了相當多的熱點。2018年“中國李寧”服裝系列總銷量超 550 萬件,鞋系列銷量超5萬件,新品售罄率均超70%,吸金能力爆表。
2021年新疆棉事件后的中國李寧,幾乎成了最大的受益方,承接了國外部分品牌轉移出的消費者。
然而李寧的國潮之路似乎走偏了,沒有抓住國潮熱實現(xiàn)全面持久的品牌升級。
國潮風至多只能說明國產(chǎn)品牌抓住了流量密碼,但如果要走的更加長遠,顯然還是要回歸到產(chǎn)品本身。
向年輕時尚轉型的戰(zhàn)略,從研究中國元素如何融入運動服飾,變成了大力砸營銷?!袄先龢印泵餍谴?、贊助節(jié)目、KOL推廣一個沒少,但也沒能把花的錢賺回來。
李寧2022年廣告及市場推廣開支由上年的17.79億元增至22.79億元,同比增長28%,也就是我們說的,廣告費同比增長率遠超營業(yè)收入同比增長率。
成本最終直接體現(xiàn)在價格上。比如某款新品本身發(fā)售價已經(jīng)四位數(shù),到二手平臺直接飆升到5萬。雖然銷量火熱,但也遭遇消費者的銳評:賣的這么貴,怎么不去搶?
最終的結果是:國潮,降溫了。周期,結束了。
當年輕群體開始主動消費降級,國潮也不再是國潮那味兒了,這樣的李寧還能否保持高歌猛進的賺錢能力?
李寧發(fā)布財報的當日,李寧股價跌幅達到9.9%。在隨后幾日繼續(xù)下跌,并創(chuàng)2023年新低。
財報數(shù)據(jù)和股價,已經(jīng)敲響了警鐘。
想當國貨之光,絕對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品牌之爭成了年輕人的選擇之爭,還要看看年輕人錢包還厚不厚。畢竟年輕人表示:我還能穿拼多多3塊錢一雙的拖鞋。
標簽: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