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2月12日,由教育部學校規(guī)劃建設發(fā)展中心主辦,寧夏教育廳、寧夏大學承辦,廈門大學、陜西師范大學協辦的2022年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國際產學研用合作研討會在寧夏銀川順利召開,來自俄羅斯、英國、法國、日本等國內外5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文化旅游企業(yè)的300多名專家學者相聚云端,共同探討絲綢之路沿線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和文化旅游產業(yè)融合高質量發(fā)展新路徑。
俄羅斯科學院通訊院士、東方文獻研究所所長、俄中西夏聯合研究所所長伊琳娜.波波娃教授,俄羅斯圣彼得堡大學東方學系尤麗婭(Yulia Mylnikova)教授,英國劍橋大學高奕睿教授,法國安瓦爾大學羅曼副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學近藤一成教授,日本大阪公立大學平田茂樹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索羅寧教授等外方專家學者以視頻形式向大會致辭,分別介紹了近年來與寧夏大學在學術合作研究、研究生聯合培養(yǎng)、青年學者交流互訪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未來合作的計劃。
專家學者陳育寧、史金波、近藤一成、杜建錄、波波娃(Irina Popova)等13名專家學者圍繞寧夏絲綢之路文化遺產、文化遺產數字化、土遺址保護、中俄(日)學術合作研究、文化遺產活化利用等主題做了大會主旨報告,50余名學者做了專題發(fā)言。
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寧夏大學中俄西夏學聯合研究所與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加強線上學術交流與合作,深化落實雙方新一輪中俄西夏學聯合研究項目,今年雙方舉辦了系列線上學術會議,推出了一批新成果,聯合出版了仿真彩印俄藏西夏文《圣立義?!?《番漢合時掌中珠》,《三才雜字》,《十二國》《三家注》,《新集錦合辭》,《黃石公三略》,《類林》以及漢文《雜字》等系列成果。
寧夏大學民族與歷史學院分別與相關單位簽訂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產學研用合作框架協議和文創(chuàng)成果轉化意向協議。
寧夏作為絲綢之路重要地段,境內文化遺產豐富,此次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的召開,為互學互鑒、深化合作搭建了非常好的平臺,必將為推進寧夏黃河、長城、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利用,人才隊伍建設,賦能寧夏經濟社會發(fā)展起到積極作用。希望寧夏各高校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的深度合作,為未來的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拓展新路徑、新領域。(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胡冬梅圖片由寧夏大學提供)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