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憤自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jié)俗的“寒食節(ji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許多地方仍舊保持寒食節(jié)與清明食粽的民間風俗。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jié)食品。
標簽: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