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雨,編輯:小市妹
11月9日晚間,孚能科技披露定增結果,本次發(fā)行價格23.7元/股,募集資金總額33.18億元。
(相關資料圖)
看似一筆普通的投資入股,實則并不簡單。
【很有來頭】
根據公告披露的信息,孚能科技本次發(fā)行對象最終確定為3家,即廣州工業(yè)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廣州工控)、廣州產業(yè)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廣州產控)和廣州創(chuàng)興新能源投資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下稱創(chuàng)興新能源),認購資金分別為11.71億元、11.01億元和10.46億元。
本次發(fā)行完成后,廣州工控、廣州產控和創(chuàng)興新能源將分別持有孚能科技4.08%、3.84%和3.65%的股權,躋身孚能科技前十名股東的第3至5名。
仔細研究就會發(fā)現,這些企業(yè)背后都有一個共同的“老板”:廣州國資。
廣州工控和廣州產控自然不必多說,從名字中就能看出國資印記,孚能科技在公告中也說明了兩家企業(yè)類型均為“有限責任公司(國有控股)”。公開信息顯示,廣州工控和廣州產控的股東均為廣州市人民政府和廣東省財政廳,雙方持股比例也完全一樣,均為90%和10%。
▲圖源:天眼查
創(chuàng)興新能源的背后也是廣州國資,公司執(zhí)行事務合伙人是廣州工控旗下的廣州工控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股東中還包括廣州國資產業(yè)發(fā)展并購基金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等國資企業(yè)。
因此,真正看上孚能科技的其實是廣州國資委。
事實上,這并非孚能科技第一次引入國資,早在2018年公司就獲得中國國新控股的大手筆參股。本次發(fā)行完成后,廣州國資麾下的三家企業(yè)的持股比例合計將高達11.57%,成為僅次于實控人的20.06%和中國國新控股的13.36%。
最近幾年,國資背景的企業(yè)和機構在資本市場頻繁出手,似乎已并不稀奇,但能得到廣州國資這樣級別的企業(yè)入股是相當不易的。
據《財富》雜志發(fā)布的《2021年度世界500強企業(yè)榜單》,共有33家中國地方性國企上榜,其中廣州國資委就占了三家,分別為廣州汽車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市建筑集團有限公司、廣州醫(yī)藥集團有限公司。相比之下,名聲在外的深圳卻只有1家(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據統(tǒng)計,目前廣州國資旗下的總資產已超5萬億,年營收也達到萬億級別。
像廣州國資這種成熟的經營者眼光和視野都極強,不會隨隨便便投資一家企業(yè),入股孚能科技,背后必定是有原因的。
【很有前途】
按照包裝方式,動力電池主要分為圓柱、方形和軟包三種。特斯拉引領圓柱路線,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國內廠商聚集方形,孚能科技則是國內軟包電池的龍頭,2021年市占率達到22%。
▲圖源:光大證券
廣州國資此時入股孚能科技,很大程度上是看到了軟包電池的前途。
眾所周知,安全、性能、成本是決定動力電池的三大核心指標,而軟包電池在這三方面的領先優(yōu)勢正逐漸顯現。
安全性層面,軟包電池的鋁塑膜外殼并不堅硬,即便電池發(fā)生熱失控的情況,也會先脹氣沖破鋁塑膜封裝,帶走大量熱量,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電池發(fā)生爆炸。
性能方面,軟包電池的能量密度稟賦是三種路線中最高的。鋁塑膜外殼較輕,同等容量下,軟包電池重量比鋼殼鋰電池輕40%,較鋁殼鋰電池輕20%,能量密度比鋼殼三元鋰電池高出40%上下。
安全和性能都有優(yōu)勢,但軟包電池在國內并未成為主流路線,直到今天其在國內動力電池中的占比仍不到10%。
問題出在成本上。
鋁塑膜是軟包電池最核心的材料之一,成本占比一度達到20%左右,但過去這一材料長期被日韓壟斷,價格高居不下,進一步推升了軟包電池的成本。但現在,情況已完全不同。
隨著以新綸科技為代表的本土勢力崛起,鋁塑膜價格快速下調。目前進口材料價格大約是30元/平米,而國產材料只需15元/平米。由此帶來的一個直接結果是軟包電池的成本大大降低,同等電池容量下,如今軟包電池要比方形電池包裝材料成本低66%。
事實上,早在多年以前,率先導入國產材料的孚能科技就已具備了相對競品的成本優(yōu)勢。比如,2019年,韓國LGC供應的軟包電池價格約為1.54元/Wh,同期寧德時代供應的三元方形電池包價格約為1.14元/Wh。相比之下,孚能科技2019年三元軟包電池售價僅為1.06元/Wh。
今年9月,孚能科技推出了全新動力電池解決方案——SPS(Super Pouch Solution),直接把軟包電池的降本增效推向了高潮。據悉,這是一套囊括從電芯到系統(tǒng),從制造到回收的全鏈條的創(chuàng)新解決方案,包括續(xù)航里程、充電效率、降本增效、適配車型等方面。新SPS軟包動力電池集成度提高了30%,壽命提高了2倍,并實現材料成本降低33%、設備成本降低48%、制造成本下降30%的跨越。
除了安全、性能、成本層面上的優(yōu)勢逐漸顯現,動力電池技術的演變也逐漸開始青睞軟包路線。
圓柱電池和方形電池主要采用卷繞工藝,而軟包電池采用的是疊片工藝。隨著動力電池轉向半固態(tài)和固態(tài),電解質將變?yōu)榱蚧锖脱趸铮捎谘趸锛傲蚧镫娊赓|柔韌性較弱,所以采用疊片工藝的軟包電池是最適合的。
綜合以上所有信息,軟包電池的春天似乎就在眼前。作為行業(yè)領頭羊,孚能科技過去在技術研發(fā)上一直保持飽和攻擊,處于業(yè)內領先位置。
伴隨產能的提升,公司已進入商業(yè)化的集中變現期,快速放量帶來的規(guī)模效應將極大改善公司盈利能力。從單GWh“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看,今年上半年公司單GWh折舊&攤銷只有0.6億元,相比去年減少了36%。
所以,廣州國資的眼光還是很老辣的,此次入股其實是在左側布局。
【很有看點】
拋開投資價值,從雙方業(yè)務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孚能科技與廣州國資的牽手也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于廣州國資而言,極大豐富并壯大了自身在新能源板塊的布局。
早在2019年底,廣州市委、市政府就提出要在2020年完成國有資本85%以上投向前瞻性戰(zhàn)略性產業(yè)、先進制造業(yè)與現代服務業(yè)、基礎設施與民生保障等關鍵領域的要求下,為配合這一規(guī)劃的實施啟動一系列國企聯合重組。2021年,廣州工控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平臺,負責資源整合與對外投資,新能源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年9月,廣州發(fā)布了能源發(fā)展“十四五”規(guī)劃,將儲能技術作為重點任務之一,并提出明確的發(fā)展要求。一拍即合的是,孚能科技已在去年成立儲能事業(yè)部,目前已經規(guī)劃了24GWh的項目,未來雙方在儲能領域將有直接合作的機會。
比如,廣州工控打造的“嶺南V谷”產業(yè)地產品牌致力于將原有的舊廠房等有形的產業(yè)地產資源打造成產業(yè)園區(qū),目前已有8個在運營產業(yè)園區(qū),另有3個在售項目,這些都為孚能科技儲能業(yè)務提供了應用場景。
于孚能科技而言,廣州國資的入股進一步拉近了與大客戶的關系。
戴姆勒集團和廣汽集團是目前孚能科技最主要的兩個客戶,其中戴姆勒集團在孚能科技登陸科創(chuàng)板前就已入股,現持有后者3%的股權。不可否認的是,戴姆勒集團的入股對于孚能科技開辟歐洲業(yè)務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廣汽集團背后站著的正是廣州國資,本輪定增勢必會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孚能科技與廣汽集團的戰(zhàn)略合作關系,對于公司日后發(fā)展有極大的正面意義。
此外,如今正是動力電池產業(yè)最要勁的時候,定增資金的到位將直接提升孚能科技開展下一步工作的底氣和士氣,包括但不限于研發(fā)投入、產能擴張、市場開拓等等。
多年以來,孚能科技就像一個孤獨的行者,在軟包這條非主流路線上默默堅守,馳而不息。如今不僅等來了一展身手的良機,更迎來了欣賞自己的伯樂,可謂雙喜臨門。以此為始,未來可期。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yè)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采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END——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