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牛小歐 于建平 北京報道
日前,有汽車分析師@Jas0nYu 爆料稱,大眾汽車旗下保時捷品牌曾向比亞迪(002594)、理想、蔚來尋求平臺合作,但最終遭到拒絕。
針對這個爆料,有保時捷中國工作人員對媒體回復:“完全沒有的事?!?/p>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雖然保時捷方面予以否認,但可以肯定的是,面對中國日益增長的新能源市場,即使“傲嬌”如保時捷這樣的超跑品牌,也需要重新思考發(fā)展戰(zhàn)略和模式,與更懂中國消費者的國產品牌合作,進一步深耕本土化。
發(fā)展電動化的步子越邁越大
@Jas0nYu因此前爆料蔚來相關問題而被大眾關注。
@Jas0nYu在這次的“爆料”文中表示,小鵬汽車與大眾汽車的合作是“各取所需”,而日韓品牌將逐漸放棄中國市場。他回復網友:“這非常有趣,我想這對保時捷是個很好的機會,何樂而不為呢?也許已經有更好的選擇了?”
針對@Jas0nYu稱“保時捷向中國車企尋求合作這一消息為何能被大部分網友相信,很大原因來自大眾集團旗下的大眾汽車品牌和奧迪已分別官宣與小鵬汽車、上汽集團(600104)進行合作,目的與此次保時捷被曝欲尋求中國汽車企業(yè)較為成熟電動車平臺深耕電動賽道一致。
另外一個原因,是保時捷對深耕本土化研發(fā)以及電動化轉型一直表現出較大的熱情。在2023年5月,保時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文熠柏到訪安徽合肥,保時捷中國方面告訴《》記者:保時捷(上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將與合肥經濟開發(fā)區(qū)開展深度合作,為中德(合肥)國際合作智慧產業(yè)園編制自動駕駛產業(yè)生態(tài)戰(zhàn)略規(guī)劃,旨在進一步加快園區(qū)自動駕駛產業(yè)發(fā)展,促進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yè)的國際合作?!?/p>
保時捷是最早涉及電動化的超豪華汽車品牌。早在2010年,保時捷就發(fā)布了911 GT3 R混動超跑;2014年,保時捷又推出Panamera和Cayenne的插電混動版車型;2015年的法蘭克福車展上,保時捷發(fā)布了首款電動概念車——Mission E;在其他超豪華品牌還在思考是否入局純電賽道但時候,保時捷的首款Taycan車型已于2019年上市。
之后保時捷的步子越走越快,根據保時捷2023年3月公布的目標,公司將在未來幾年內在電氣化和數字化領域投入超200億歐元,計劃在2030年力爭將80%新車銷量為純電動車型。2024年,保時捷將推出純電版Macan,隨后還有純電版718,以及純電版Cayenne。此外,還將推出全新的D級純電動產品。
就在幾天前,有外媒報道,保時捷的一位高管透露該公司計劃逐步實現汽車產品線的電氣化,目標是到2030年時電動車的銷量占總銷量的80%,屆時其標志性的911車型將成為該品牌唯一一款內燃機車型。同時還有消息稱保時捷正在與潛在合作伙伴洽談建立一家電動汽車電池工廠。據悉,該電池工廠將耗資30億歐元,發(fā)電能力將達20GWh。
而中國作為保時捷連續(xù)八年最大的單一市場,在華的發(fā)展自然成為其推進電動化戰(zhàn)略的關鍵部分,如此看來,選擇與中國車企進行平臺合作就更具可能性了。
汽車行業(yè)分析師林述成對《》記者分析指出:“對于保時捷來說,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之一,與中國的車企合作可以幫助保時捷擴大在華市場份額,提高品牌知名度。其次,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fā)展迅速,保時捷如果選擇與中國的車企合作,可以獲取更多的新能源技術和資源,推動其在華的電動化發(fā)展。此外,與中國的車企合作也可以為保時捷帶來更多的生產和效率和成本優(yōu)勢?!?/p>
“純電超跑”需市場引導期
保時捷日前公布了2023年上半年全球業(yè)績。半年報顯示,保時捷上半年營業(yè)收入為204.3億歐元,同比增長14.0%;銷售利潤為38.5億歐元,同比增長10.7%。保時捷預計,只要全球經濟及供應鏈形勢未出現明顯惡化,到2023年末,集團銷售回報率將達17%—19%,同時營業(yè)收入預計將達400億—420億歐元。
2023 年上半年,保時捷全球新車交付量同比增長14.7%,達16.74萬輛。其中,中國市場新車交付量達4.38萬輛,同比增長8%,在各區(qū)域市場中增速最低,但仍是保時捷全球最大的區(qū)域市場。值得一提的是,911及Taycan上半年交付量同比分別增長57%和46%。
但保時捷也承認,全球經濟局勢依然嚴峻,保時捷面臨持續(xù)多重挑戰(zhàn),包括努力確保供應鏈及零部件供應,以及普遍上漲的成本等。
這個背景下,保時捷集中炮火發(fā)展電動化就顯得更為重要,畢竟盡管保時捷在電動化賽道上一直大舉邁進,但隱憂仍存,需要突破與改變。保時捷近日表示,該公司面臨著加快電動化轉型的壓力,由于面臨軟件推遲的難題,保時捷不得不推遲發(fā)布幾款主要的純電動車型(其中包括純電動版Macan)。保時捷目前僅有一款純電車型Taycan,但由于零部件短缺,該車型上半年的交付量同比下降5%。
汽車行業(yè)分析師徐嘉平對《》記者表示:“保時捷如果這時候真的放下身段尋求到本土車企合作,對于其新車型的研發(fā)效率也將會有進一步提升?!?/p>
其實不止保時捷,隨著新四化浪潮來襲,之前靠著卓越的運動基因、強大的發(fā)動機技術、精致的做工一直處于“鄙視鏈”頂端的超豪華汽車品牌們也漸漸有了危機感,意識到自己的地位并不再是不可撼動的,因此紛紛開始了電動化轉型。
據記者統(tǒng)計,瑪莎拉蒂計劃2030年更將全面實現電氣化,到2025年所有車型都將推出電動版,以吸引所有細分市場新的豪華消費者;阿斯頓 馬丁首款電動車將于2025年推出,到2030年阿斯頓 馬丁旗下50%的量產車實現純電動化,45%實現混動化,剩下僅5%是在賽道上飛馳的內燃機賽車。
賓利表示2025年推出首款電動車型,2030年全系產品均為純電動車型;勞斯萊斯不會銷售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而是將于2030年之前直接推出首款純電動車型 ;蘭博基尼將于2025—2030年將推出第四條產品線,并在這個階段推出蘭博基尼首款純電動車型;法拉利將于2025年推出首款純電車型……
其實超豪華品牌在發(fā)展電動化路徑時往往顧慮更多。招銀國際研究部副總裁白毅陽告訴《》記者:“對于超豪華品牌來說,并不靠走量,年銷量都在萬輛以下,是一個小眾市場。其特定客群是最核心的考慮因素,這部分消費者對于燃油動力系統(tǒng)的偏好,對其最低銷量形成了保證。但如今超豪華品牌要順應整體行業(yè)發(fā)展的趨勢,同時也面臨監(jiān)管的要求,需要電動化轉型。因此純電超跑的推廣,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做市場引導,使得超跑車型推廣要比其他車型慢一些。”
白毅陽認為,由于保時捷的車型定位,使其在超豪華品牌中相對銷量較高,因此電動化轉型的空間比較大。此外,混動車型對超跑產品來說會是一個長期存在的產品,因為它兼顧了現有消費者的偏好,同時又能夠滿足企業(yè)減碳需求。
標簽: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