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二十大報告對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進行了系統部署?!皥猿挚萍际堑谝簧a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chuàng)新是第一動力”等科學論斷為新征程上國有企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在振華重工(600320),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科技創(chuàng)新領域默默耕耘,不僅自身業(yè)務精湛,還帶領團隊攻克一項項技術難題,斬獲一個個創(chuàng)新成果。11月正值科技月,公司官微開設“科技帶頭人”專欄,讓我們一睹這些“技術大咖”的風采,讓創(chuàng)新的精神在公司發(fā)展的長河中持續(xù)傳承。
(資料圖片)
搶占海上運輸與安裝的技術高地
2009年,倫燦章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yè)加入了振華重工。一晃13年,倫燦章從一名意氣風發(fā)的學子成長為公司重大件海上運輸與安裝設計領域的技術骨干,并擔任振華設計研究總院工藝院副院長,完成成長蛻變。
從事技術研發(fā)十幾年,無論崗位、職位如何變換,倫燦章那顆執(zhí)著于技術研發(fā)的心從未黯淡。
2014年,倫燦章申報的“大型模塊海上浮托安裝技術研究”課題正式立項為公司重點科研項目。以課題研究為契機,倫燦章帶領研發(fā)團隊經過兩年多的技術攻關,最終攻克了滑移裝船、海上運輸、進船、對接與載荷轉移、退船等浮托安裝關鍵技術。2019年,公司中標三峽江蘇如東海上換流站項目,倫燦章團隊的科研項目成果發(fā)揮了作用,浮托安裝技術首次應用到實際工程項目中。
2021年7月,作為三峽江蘇如東海上換流站項目浮托安裝技術經理,倫燦章帶領團隊克服浮托安裝對接點多、定位精度要求高,時間窗口小等難題,通過運輸船錨泊系統、縱蕩橫蕩護舷以及LMU插尖接收器等多系統聯合作用的定位對接方案,實現了換流站上部模塊與下部基礎12個連接點的毫米級精準對接,標志著世界最大、亞洲首座海上換流站海上浮托安裝取得成功。
“作為技術研發(fā)人員,我最自豪的就是親歷公司浮托安裝技術從無到有,再到工程項目實際應用的全過程。”倫燦章說道。
2017年,在國家“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建設中,再度出現了倫燦章的身影。
沉管的浮運與沉放是隧道工程的兩項關鍵技術,國內該領域還是空白。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的標準沉管長180米,排水量達7.6萬噸,這樣的“龐然大物”在水上浮運難度極高?!霸诫y,越要迎難而上?!眰悹N章覺得這是振華人應有的精神。接到任務后,倫燦章立馬和幾位年輕工程師組成技術團隊研究方案,他們在討論交流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制定并優(yōu)化方案。經過8個多月的反復修改優(yōu)化,最終確定沉管浮運方案,按時交付并順利通過專家評審?!俺晒α?!”倫燦章和技術團隊擊掌慶祝,他們知道,這個方案成功應用到沉管浮運施工中,為國家“超級工程”建設貢獻了力量。
十三年來,倫燦章不僅專注于重大件海上運輸與安裝設計工作,還組建了海工工程技術團隊;協助公司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船運技術體系及“重大件海上運輸設計平臺”。此外,編程也是倫燦章的“拿手戲”,由他一手搭建的“全球波浪數據本地查詢網站”,一直維護升級至今,已成為公司每個船運工程師必不可少的工具,船運加速度計算參數從此也有了行業(yè)專家認可的數據支撐。
這些年來,倫燦章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中交五小創(chuàng)新銀獎1項,公司科技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公司“優(yōu)秀員工”“優(yōu)秀技術標兵”等多項榮譽。他帶領的海工工程技術團隊成功創(chuàng)建2022年度“中交集團黨員示范崗”。這一切的背后,正是倫燦章多年來對技術研發(fā)工作的持之以恒。
“科技研發(fā)沒有終點,今后我將繼續(xù)帶領團隊不斷探索,在重大件海上運輸與安裝設計領域搶占技術高地,為公司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不斷拼搏?!眰悹N章說道。
圖文:劉夢瀅/振華設計研究總院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