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丝袜综合,大陆老熟妇性,中国老女人AV,亚洲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

個子矮=需要打“增高針”?央媒點名亂象 龍頭股百億市值蒸發(fā)
發(fā)布時間:2023-05-05 08:56:16 文章來源:鳳凰網
當前位置: 主頁 > 資訊 > 國內 > 正文

《風暴眼》出品

今年4月下旬,曾有個略顯魔幻的“暴富神話”在社交平臺刷屏。


(資料圖)

據媒體報道,大連有一大媽2008年買入五萬元的股票,然后忘了,今年4月份去銷戶時發(fā)現居然有500多萬了。

據說,老太太當時看到賬戶里一下子多了這么多錢,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站都站不穩(wěn)了,幸虧旁邊有證券公司員工扶著。

當時伴隨著大媽的暴富故事刷屏的,是被稱為“藥茅”的長春高新(000661)。

《風暴眼》發(fā)現,從2008年到今年4月份,長春高新的股價已經漲了超10000%,5萬變500萬的確是有可能的。

3個多月后,長春高新再次刷屏,但這次卻是因為股價“跌?!钡南?。

而跌停的起因只是因為一篇文章。8月4日晚間,央媒新華視點發(fā)文,直接點名“增高針”。

文章中稱,專家認為生長激素有被濫用的苗頭,可能帶給使用者內分泌紊亂、股骨頭滑脫、脊柱側彎等健康風險。而所謂的“增高針”,其實就是注射生長激素。

有在線教育、游戲股集體暴跌的例子在前,這篇文章也被一些人解讀為監(jiān)管部門將整頓“生長激素”行業(yè)的信號。

受此影響,8月5日開盤后,長春高新直接跌停。即便公司緊急回應,依然沒能安撫投資者的恐慌情緒。

就連私募大佬但斌,也連發(fā)兩條微博,表示:“最近被某些‘文章’嚇怕了。”

千億“龍頭”跌停, 公司緊急回應

事實上,股價受到影響的,不止長春高新一家。

8月5日早間A股開盤后,生長激素概念股集體暴跌,全天走勢疲弱。

截止收盤,長春高新股價跌停,報276.51元/股,全天換手率7.1%,最新市值為1119.09億元。安科生物(300009)股價報13.53元/股,跌10.52%,全天換手8.1%,最新市值為221.7億元。

一天之內,僅僅這兩家長激素概念企業(yè),市值就蒸發(fā)了上百億。

恐慌情緒下,資金也開始外逃。盤后數據顯示,主力資金凈賣出長春高新14.62億,凈賣出賣出安科生物1.71億。

《風暴眼》了解到,這次并非是生長激素概念股今年第一次集體暴跌。

早在今年5月份,生長激素概念股就因為網傳一份帶量采購工作的函而暴跌。當時消息出現后,長春高新當日跌停,安科生物同日也下跌13.06%。

截止目前,長春高新距離“量采”的消息時已經跌超46%,安科生物也跌超30%。

而對于此次媒體提到的“生長激素濫用”的問題,長春高新也緊急回應稱:

“公司嚴格按照法律法規(guī)要求生產經營,生長激素屬于處方藥,國家對于生長激素的銷售有《藥品管理法》、《反興奮劑條例》等嚴格的法律法規(guī)要求,相關產品均銷售至符合法律法規(guī)要求的醫(yī)療機構?!?/p>

另外,長春高新也在互動平臺表示:生長激素產品具有超過60年的使用歷史,經過了國內外幾十年臨床應用,充分證明了產品的安全有效性……在醫(yī)生的正確診斷和指導下,生長激素是一個非常安全、有效的產品。

安科生物證券部相關負責人也回應稱,作為經醫(yī)生和行業(yè)行規(guī)規(guī)范的處方藥,不存在生長激素被濫用的情況。從安全性來講,公司的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于1999年獲批上市,20多年的臨床和醫(yī)用安全有效性得到保證,文中提到的副作用是沒有發(fā)生過的

行業(yè)利潤驚人,機構扎堆調研

盡管被央媒點名,但生長激素市場,近些年來卻一直處于一個十分火熱的狀態(tài)。

資料顯示,生長激素是由人體腦垂體前葉分泌的一種肽類激素,能促進骨骼、內臟和全身生長,促進蛋白質合成,影響脂肪和礦物質代謝,在人體生長發(fā)育中起著關鍵性作用。

目前,市面上的生長激素主要分為粉針、水針和長效制劑三種劑型,三種劑型因效果市場依次遞增,價格也依次提高。其中,粉針年化費用近1.9萬元,水針年化費用在4.2萬元左右,長效劑型的年化費用則在19.6萬元左右。

據觀研產業(yè)研究院數據,2019年,中國生長激素市場規(guī)模為58.89億元,預計2020年、2021年、2022年我國生長激素市場規(guī)模有望達到77.12億元、96.24億元、115.48億元。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

國元證券也在研報中提到,國內兒童矮小癥基數龐大,目前生長激素市場滲透率約為5.7%,提升空間依然巨大。我國生長激素適應癥相對美國發(fā)展較晚,目前仍然在補全階段,兒童適應癥的補全有望進一步提高國內兒童矮小癥的市場空間。

國元證券在研報中還表示,成人適應癥亦是生長激素運用的另一大領域,美國生長激素的使用者約75%超過20歲(主要目的抗衰老和增強肌肉),且每年使用生長激素抗衰老、增強肌肉的人數多達30萬,國內對于成人生長激素缺乏的運用才剛剛起步,未來空間廣闊。

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也可以從相關上市公司快速增加的盈利上看出一二。

長春高新作為國內生長激素行業(yè)的龍頭,其核心子公司金賽藥業(yè)長期專注于核心產品生長激素。2020年,金賽藥業(yè)生長激素業(yè)務收入58億元、凈利潤27.6億元,分別占長春高新總收入、總利潤的67.7%、90.6%。

2021年第一季度,財報信息顯示,金賽藥業(yè)實現營收18.43億元,同比增長49.7%,凈利潤8.78億元,同比增長70%。

生長激素行業(yè)第二位的是安科生物,根據該公司季度報告,2021年一季度實現營業(yè)收入約4.8億元,同比增長53.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億元,同比增長54.3%。

同時,該公司公告信息還顯示,2020年,其生物制品(主要為生長激素)占營業(yè)收入比重為52.63%。而今年5月份的時候,安科生物在投資者接待日活動上表示,該公司2021年一季度生長激素水針的銷量已經超過2020年全年。

從長春高新和安科生物兩家公司財務數據上不難看出,生長激素的市場的需求量日益劇增,且利潤驚人。

強勁的需求和可觀的利潤,也使得機構對于生產和制造生長激素的公司非常關心,

據了解,8月5日長春高新的電話及網絡會議中,盡管受到負面消息影響,仍有290余家機構1288位投資者參加了這次會議。

而在一周前長春高新的電話會議中,也有186家機構365人參加,調研的主要內容也是圍繞生長激素產品。

安科生物亦是如此,據統計,安科生物近一年共接待了287家機構313次調研。

個子矮=需要打“生長激素”?

實際上,“生長激素”并非洪水猛獸,更非“毒藥”。

截至目前,生長激素的產品研發(fā)經歷了五代更替,安全性、藥效性、依從性也不斷提升。對于真正需要的人來說,正確使用生長激素是沒什么問題的。

但問題是,在這個行業(yè)發(fā)展的過程中,為了銷售更多的產品,一些廠商不惜打廣告渲染“身高焦慮”,而一些醫(yī)藥行業(yè)的從業(yè)人員更是為了吃回扣而濫用生長激素。

據新華視點報道,由于推廣“增高針”能獲取暴利,一些醫(yī)藥代表用高額回扣來引誘兒科醫(yī)生濫開處方。一些生長激素藥廠邀請兒科醫(yī)生參加培訓,而所謂的培訓就是讓醫(yī)生給孩子多開生長激素,按銷售額的一定比例提成。

資料來源:產業(yè)信息網

《風暴眼》也發(fā)現,近年來,與生長激素濫用的有關現象時常曝出。

首先是關于“矮小癥”的爭議。矮小癥是指兒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別、同年齡、同種族兒童平均身高的2個標準差,每年生長速度低于5厘米者。

根據新思界產業(yè)研究中心發(fā)布的《2020-2024年生長激素行業(yè)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兒童矮小癥發(fā)病率在3.1%左右。也就是說,全中國14億人口中有4200萬人患有矮小癥。

對于這一數據,業(yè)界一直質疑聲不斷,認為混淆了醫(yī)學上的“矮小癥”和生理上的“個子矮小”之間的差別。

2016年,知名兒科教授葉義言曝光長沙貝諾醫(yī)院對兒童濫用生長激素,而后被強行辭退。他曾向媒體表示,由疾病導致的兒童身材矮小癥其實并不多見。

根據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對523例身材矮小的病因分析報告,只有21.99%的孩子是生長激素缺乏,其他孩子根本沒有必要使用生長激素。

央視也曾多次曝光濫用生長激素的問題?!睹恐苜|量報告》曾報道,不少兒童生長發(fā)育門診醫(yī)生將生長激素當增高藥,給渴望長高的青少年使用,這種情況不在少數。

不僅如此,給不需要補充生長激素的孩子注射生長激素,也會面臨嚴重風險。

根據2020年一份刊登在國際雜志Cancer Research的論文顯示,牛津大學的科學家通過對40萬英國人進行研究后發(fā)現,生長激素發(fā)揮作用的“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水平升高,容易增加乳腺癌、前列腺癌以及結直腸癌的患病風險。

聯儲證券首席投顧胡曉輝對《風暴眼》表示:“新華社點名‘增高針’是經過認真調查的,相關機構針對身高不高的孩子營銷、打廣告,屬于‘販賣焦慮’?!?/p>

胡曉輝認為,將用于治療矮小癥的生長激素當成增高劑,這比課外培訓班性質更惡劣,校外培訓僅僅是收費高昂,增高針不僅僅增加家長負擔,還對尚在發(fā)育期的孩子身體帶來潛在的傷害,所以新華社點名“增高針”,應該為新華社鼓掌。

據新華視點報道,武漢協和醫(yī)院兒童內分泌科的林鳴醫(yī)生認為:“真正需要生長激素治療的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絕大多數的孩子只需要進行常規(guī)的飲食、運動、睡眠指導,并不需要使用生長激素?!?/p>

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yī)院小兒內分泌遺傳代謝科主任張一寧也認為:“藥物是用來治療疾病的。不是說我覺得矮、想長到多高,就打點生長激素,這是非?;闹嚨男袨椤!?/p>

張一寧還表示:“目前過度檢查和不規(guī)范檢查的現象非常普遍。有家長到門診來,一定要給孩子做生長激素化驗,我說不用做還被罵。這個檢測是用藥物激發(fā)進行試驗,要抽血5次,有很多外在因素影響當時激素的激發(fā)水平,需要綜合判斷。有些醫(yī)院用不規(guī)范的手法做檢查,檢查結果拿到之后就開始給孩子使用增高針,很不負責任?!?/p>

標簽: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