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丝袜综合,大陆老熟妇性,中国老女人AV,亚洲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

作為詩學語言的“陽剛” 以“神韻說”而知名的王士禎
發(fā)布時間:2021-02-19 15:04:20 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當前位置: 主頁 > 文化 > 正文

“陽剛之氣”到底是什么氣?大家已經有很多討論了。這個詞好像我們最熟悉不過,但人們用它主要來指人的某種氣質或某種人的氣質,也許是比較晚近才出現的。

從詞義的發(fā)展與應用范圍的變化來看,“陽剛”大體上經歷了從哲學語言,再到詩學語言,再到日常評論人的形象氣質的語言的發(fā)展過程。

從先秦諸子到程朱理學家,他們口中的“陰陽剛柔”,含義或許發(fā)生了一些變化,但是大體上跑不出哲學的范疇。在“六經”之首《周易》中,在提倡“陰陽合德”“剛柔相推”的基礎上,更崇尚陽和剛,但不贊成“極陰”和“極陽”。推崇“陰陽和合”的中和之美,是中華傳統美學的主基調。這在《中庸》里有鮮明的體現:“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家,則把“剛柔陰陽”比之于君子和小人,其尊陽抑陰的傾向則更為明顯。朱熹認為,《周易》的根本在于“尊陽抑陰,進君子而退小人”。朱熹弟子李孝述論述人之氣質與陰陽二氣之間關系:“竊疑清濁以氣言,剛柔美惡以氣之為質言。清濁恐屬天,剛柔美惡恐屬地。……蓋清濁美惡似為氣質中陰陽之分。”在程朱理學家那里,陰陽、剛柔、清濁都有著明顯的優(yōu)劣之分。

把“陽剛”“陰柔”拈出作為詩學語言而發(fā)揚光大的是清桐城派散文大家姚鼐。中國傳統詩學有將文學分為兩類的傳統。曹丕《典論·論文》:“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以力而致。”“氣分清濁二體”,被童慶炳先生認為是中國文論以剛柔論風格之始。南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辨》將詩歌風格分為“沉著痛快”和“優(yōu)游不迫”兩大類。錢鍾書《談藝錄》論“詩分唐宋”說:唐詩、宋詩,亦非僅朝代之別,乃體格性分之殊。天下有兩種人,斯分兩種詩。唐詩多以風神情韻擅長,宋詩多以筋骨思理見勝。

西方也將文藝作品風格分為“崇高”與“優(yōu)美”兩類,雖然不能簡單比之于中國的“剛”“柔”,但把文藝作品簡單分為兩類的做法是相似的。

姚鼐本《周易》“陰陽”說以及程朱理學的相關概念,提出“陽剛”“陰柔”兩種文章風格:“吾嘗以謂文章之原,本乎天地。天地之道,陰陽剛柔而已。茍有得乎陰陽剛柔之精,皆可以為文章之美。”(《海愚詩鈔序》)他同時不贊成極端的文學風格,認為“糅而偏勝可也;偏勝之極,一有一絕無,與夫剛不足為剛,柔不足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他所尊崇的歐陽修、曾鞏,“其才皆偏于柔之美者也”。但在陽剛與陰柔二者間,姚鼐更推崇“陽剛”,他認為“文之雄偉而勁直者,必貴于溫深而徐婉”。

有意思的是,姚鼐本人的文章被公認以陰柔美見勝。還被曾國藩批評為“惜少雄直之氣,驅邁之勢”。這種文藝創(chuàng)作實踐與詩學理論的偏差,還讓人想起同是清代文壇大家的王士禎。在他身上存在著個人詩學趣味與詩學評價方面的抵牾,成為三百年來文壇聚訟不已的一段公案。

以“神韻說”而知名的王士禎,以他的沖淡悠遠的詩學趣味來說,王維、孟浩然一派當為詩中最高。但是在清代詩壇,以“沉郁頓挫”詩風見長的杜甫被推為最高,已經形成一種強大的共識。據趙執(zhí)信在《談龍錄》中說,王士禎“酷不喜少陵,特不敢顯攻之”。作為當時詩壇領袖,王士禎雖然自己喜歡沖淡的“神韻派”詩歌,但是在公開場合還是以杜甫為尊的。(郭超)

標簽: 作為詩學語言的“陽剛”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廣告報價| 本站動態(tài)|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 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905 144 107@qq.com

同花順經濟網 豫ICP備20014643號-14

Copyright©2011-2020  m.09115.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