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五則》中雷恪生扮演“人販子”李永和
《老舍五則》中雷恪生扮演“人販子”李永和(上圖)以及楚總長。
由林兆華執(zhí)導的話劇《老舍五則》已走過8年,并在今年迎來了百場演出。此輪由雷恪生、李成儒、徐德亮等主演的《老舍五則》即將于7月27日-29日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并在這三場之后于10月和11月在上海、成都、廣州、長沙、南京等地開啟新一輪的全國巡演。
《老舍五則》創(chuàng)作于2010年,劇中的五則短篇故事由老舍之子舒乙先生特別推薦,分別是《柳家大院》《也是三角》《斷魂槍》《上任》和《兔》。以現(xiàn)代戲劇的表現(xiàn)手法串成了一部多角度反映老北京市井人生的悲喜劇。新京報記者采訪該戲主演雷恪生,已82歲的他在過去八年的《老舍五則》舞臺上從未缺席,本輪他依然繼續(xù)在《也是三角》里演繹“人販子”李永和,《兔》里演繹楚總長。面對記者,他將與這部戲的緣分娓娓道來。
接戲
沖著老舍和“現(xiàn)實主義”四個字
2010年3月《老舍五則》在香港藝術(shù)節(jié)首演大獲成功,三天四場的演出場場爆滿,一部表現(xiàn)舊社會老北京底層人民生活和情感的作品,想不到竟然能受到香港觀眾如此的盛贊和熱捧。隨后5月《老舍五則》回到北京保利劇院完成內(nèi)地首演,觀眾熱情依然不減,再次證明老舍作品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雷恪生還清楚記得當初“師哥”舒乙打電話請他來演這部戲時的情形,他當時覺得“一來老舍的戲我從沒演過,其次林兆華要按照‘現(xiàn)實主義’的風格來創(chuàng)作,沖這四個字我就決定演”。老舍的作品雷恪生一直比較喜歡,初次演《老舍五則》的時候,雷恪生飾演的角色要比現(xiàn)在多一個,除了《也是三角》和《兔》之外第一個故事《柳家大院》也是由他出演,但隨著年齡增長,由于前兩個故事銜接極為緊湊,換裝和走場需要一定的體力和時間,為了保證演出質(zhì)量,雷恪生決定只保留“李永和與楚總長”兩個角色。
磨戲
細品京味對白背后的情懷
《老舍五則》集中體現(xiàn)了九門之下的京味兒文化與市井民風,這部話劇已經(jīng)正式被首都博物館收藏,成為國內(nèi)博物館歷史上第一個被收藏的戲劇作品。但要去解讀所謂“京味兒”話劇,雷恪生覺得它有一定的局限性。他認為以北京人藝對郭沫若、老舍、曹禺為代表所創(chuàng)作的戲劇作品的演繹就是屬于“京味兒話劇”,但隨著那些老藝術(shù)家漸漸告別舞臺,這些京味兒的作品味道也變淡了?!独仙嵛鍎t》之所以能打動雷恪生反復琢磨這部戲,也是因為所有故事背景完全設定在北平,人物的對白更是充滿了京字、京腔、京韻充分體現(xiàn)老北京語言藝術(shù)的獨特魅力。這部作品充分體現(xiàn)了老舍既是幽默大師也是悲劇大師的特點,五個故事表面看上去風趣幽默,可是在這背后卻能看出老舍先生對于小人物的悲憫情懷。
相對于同為老舍作品的《四世同堂》,八年來雷恪生從沒有缺席過《老舍五則》的演出,足以說明他對于這部作品的偏愛。他認為《老舍五則》里面所表達的東西更貼近于老舍先生作品的精髓,“我們到全國各地去演出觀眾反響總是很強烈,甚至起立鼓掌叫好,作品的現(xiàn)實意義比較強。演了八年《老舍五則》依然還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完全因為對于劇中所發(fā)生的故事,放到現(xiàn)在社會來看觀眾完全是深有體會有感而發(fā)”。雷恪生請郭寶昌來看戲,看完后郭寶昌說:“你們這話劇怎么跟看京劇似的,還帶叫好的。”雷恪生認為“無論觀眾是鼓掌還是叫好,最關鍵的還是看作品。”
雷恪生深感《老舍五則》走到今天十分不容易,從最初的劉佩琦到李成儒和方旭,組里前后換了很多演員,只有他一直沒變過,他覺得“對于我來說這歲數(shù),喜歡是最重要的,不喜歡給多少錢都不干,年歲大了名利看得比較淡。”雷恪生覺得雖然自己在以往的影視作品中塑造了很多經(jīng)典形象,但根還是在舞臺上,他坦言:“到了我這個年齡演影視劇需要量力而行,能保證兩三天拍完的戲,我就答應去演。演話劇就完全不同了,在舞臺上每場演出觀眾給我的反饋都不同,演了一輩子話劇,雖然不想像莫里哀那樣倒在舞臺上,但我也不愿意離開觀眾和舞臺,還是爭取再多演幾年。”
【“雷言”軼事】
話劇最后怎么就成了高雅藝術(shù)?
在香港首演《老舍五則》時雷恪生曾邀請自己的學生來看戲,特意購買了兩張250港元的演出票。而回到北京后,他發(fā)現(xiàn)票價竟然最高達到1280元,便很氣憤地質(zhì)問演出負責人“憑什么在香港250港元的演出票到了北京就1280了,連個零頭都比人家還貴。”對方看到這情形也連忙解釋,“香港那時的演出有政府補貼,咱們這幾場完全得靠票房才能保住成本。”雖然明白了個中緣由,但雷恪生還是覺得如今看話劇的門檻還是太高,門檻一高話劇的普及性就低,他說:“有時朋友見我就說你們話劇可是高雅藝術(shù),至今也想不明白,我這演了一輩子話劇,話劇最后怎么就成了高雅藝術(shù)。”
唯一一次見老舍有點不歡而散
雷恪生回憶起與老舍先生唯一一次接觸時的場景。時任全國文聯(lián)主席的老舍被邀請到當時的“實驗話劇院”參加“團日活動”,由于大家早已熟讀過老舍作品,因此對于他本人充滿了幻想和期待。雷恪生猶記“那天老舍來到劇院后,大家集體起立鼓掌,一起向他高喊早已準備好的口號‘我們要劇本!我們要劇本!’”孰料老舍當時看到這種情形頓時非常生氣,“你們這是在干嗎,實驗話劇院請我來參加團日活動,并沒說要給你們寫劇本。”話音剛落轉(zhuǎn)身很生氣地離開了現(xiàn)場。這次的不歡而散是雷恪生第一次與老舍先生的接觸,同時也是最后一次。
做演員沒有好機遇 是金子也不一定發(fā)光
前兩年雷恪生被邀請參加了一檔真人秀節(jié)目《花樣爺爺》,他覺得這個經(jīng)歷簡直太難忘了,攝像機隨時隨地都在身后跟拍,讓人搞不清那些鏡頭都藏在哪里,要是再有這樣的機會,他直言自己再也不會去了,還是做演員自在一點。但雷恪生也始終認為:“演員是個被動的職業(yè),如果沒有人在適當?shù)臅r機來挖掘你的實力,即使是金子它還是會埋在土里發(fā)不出光的。”而提到年輕演員多選擇影視劇的問題雷恪生表示理解:“他們也得養(yǎng)家糊口,演話劇確實沒名沒利,可以等功成名就后再回舞臺充電。”
標簽: 雷恪生
熱門
關于我們| 廣告報價| 本站動態(tài)|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所有| 信息舉報|
聯(lián)系郵箱:905 144 107@qq.com
同花順經(jīng)濟網(wǎng) 豫ICP備20014643號-14
Copyright©2011-2020 m.09115.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