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英國《自然·生物技術》雜志29日發(fā)表的一項研究,美國西北大學科學家描述了一種“臨時的”、可植入的心臟起搏器,其運作不需要引線或電池,并且在一段時間后可以被身體完全吸收。這種裝置已經(jīng)過一系列動物模型測試,能幫助那些需要暫時支持以維持心率的患者從心臟手術中康復。
在心臟手術后的恢復期間,需要暫時地使用心臟起搏器,這種“臨時性”植入式心臟起搏器,通常需要穿過皮膚插入管子和連接,其外部硬件會帶來感染風險,并且限制了病人的活動。而且,當不需要起搏的時候,移除該植入裝置也有破壞心臟組織的風險。如能制造一個無線裝置,能在術后被身體吸收,就能克服這些限制。
此次,美國西北大學研究人員里仕·阿羅拉、伊戈爾·艾夫穆夫、約翰·羅杰斯領導的團隊,開發(fā)了一種完全植入、纖薄輕量的心臟起搏器,用于術后控制心率和心臟節(jié)律。
該裝置通過無線能量傳輸供電,實現(xiàn)無引線和無電池,而且其組成成分可在一段時間后通過自然生理過程被身體吸收,這段時間可由編程確定。該材料的柔性允許裝置貼合心臟的彎曲表面并適應其運動。
測試表明,該起搏器可成功起搏人類心臟切片以及小鼠、大鼠、兔和犬的心臟,并在植入大鼠體內(nèi)3個月后完全分解。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方法克服了傳統(tǒng)“臨時”起搏裝置的主要缺點,可作為下一代術后起搏技術的基礎。而這個領域的此類進展,將為需要術后臨時起搏的患者提供更安全的解決方案。(記者 張夢然)
熱門
關于我們| 廣告報價| 本站動態(tài)|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所有| 信息舉報|
聯(lián)系郵箱:905 144 107@qq.com
同花順經(jīng)濟網(wǎng) 豫ICP備20014643號-14
Copyright©2011-2020 m.09115.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