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丝袜综合,大陆老熟妇性,中国老女人AV,亚洲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

孩子居家學習“雞飛狗跳”親子攜手“統(tǒng)一”應戰(zhàn)
發(fā)布時間:2020-05-12 10:14:07 文章來源:中國婦女報
當前位置: 主頁 > 資訊 > 親子 > 正文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柳方艱巨的“教養(yǎng)神獸”任務早已超過寒假的29天,直逼四個月。她不免回想起1月14日收到兒子班主任略帶調(diào)侃的寒假“告家長書”:“親愛的家長們:交接儀式已辦完,神獸已出籠!各回各家,各氣各媽……整整29天,愿你們父慈子孝,不要雞飛狗跳……二三十天和四個月相比,不會太長……相信您是最棒的家長!”目前,各地高三初三均已陸續(xù)開學,但柳方的兒子剛讀小學三年級,尚未接到開學通知。在這100多天與“神獸”朝夕相處的日子里,盡管一家人孜孜以求母慈子孝的和諧畫卷,“雞飛狗跳”的亂入場景卻頗令人傷神,與兒子的多次爭執(zhí)更加重了柳方這個媽媽的焦慮和無助感。

焦慮的家長遠不止柳方一個。“上課吃零食、開小差,該學的東西掌握不好,開學之后跟不上怎么辦?”“久坐不動、在家呆了4個月,胖了十斤”“時刻擔心他會被感染,不停叮囑要洗手,但他似乎很不耐煩” ……提起疫情期間的育兒煩惱,李斌這個媽媽也是憂心忡忡。

盡管目前國內(nèi)疫情已得到初步控制,人們生活逐漸開始恢復正軌,但全球抗疫形勢依然嚴峻,疫情防控將成為“新常態(tài)”。有孩子居家學習的家長們,焦慮情緒普遍存在。林紅女兒就讀的學校通過網(wǎng)絡、電話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發(fā)現(xiàn)“擔心線上教學學習效果不佳”“缺乏鍛煉導致孩子更易生病”“擔心傳染風險”等是家長們普遍感到焦慮的問題。

學會接納焦慮,媽媽要與孩子“統(tǒng)一戰(zhàn)線”

“老師講課時,常常開小差,腦子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一會兒上廁所、一會兒喝水、一會兒吃零食,怎么可能做到精力集中?”“打開手機,先看些雜七雜八的資訊,耽誤了大量時間。”“一說他,就著急,完全無法溝通。”林紅所在的學生家長群,家長們的這些擔心和焦慮每天都在不斷地重復著。

網(wǎng)課學習缺少了學校學習時面對面溝通的儀式感、直接性,相對而言會存在效果欠佳的問題,家長首先要對這個客觀問題科學認識、予以接納。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林丹華教授認為,家長要及時察覺自己和孩子的情緒反應和行為表現(xiàn),知道這個時候出現(xiàn)“網(wǎng)絡授課能否集中注意力”“在家學習效果會不會打折扣”等擔心和焦慮都是正常的,不要因這些負面情緒而自責或責怪他人。

緩解延期開學、網(wǎng)絡教學帶來的心理焦慮,還要“尋找積極資源、樹立樂觀心態(tài)”。林丹華認為,這些積極資源包括可獲得的大量免費網(wǎng)絡學習資源,父母有更多陪伴孩子的時間,父母可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發(fā)現(xiàn)孩子在自學和自我管理中的優(yōu)點等。通過挖掘這些積極資源,可以有效增強對當前狀況的掌控感,增強自信和樂觀,積極應對焦慮情緒。

合肥師范學院副院長姚本先教授則認為,面對焦慮,“父母和孩子要成為情感支持共同體,而不要成為情緒宣泄的對象。”當媽媽焦慮時,應該意識到這是自己的一種負面情緒,并向孩子尋求“幫助”,告訴孩子“我在為你的學習成績感到焦慮,我也知道這很不好,但是我沒有辦法,你可以幫助我嗎?”這樣可以讓孩子意識到父母與自己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緩解敵對情緒,還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共情能力。

運動化解焦慮,陪伴孩子一起居家鍛煉

讀初二的女兒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體育鍛煉十分必要,但疫情阻礙了孩子走向戶外的腳步。李斌為此很擔心,“居家快四個月了,胖了十幾斤,缺少鍛煉,更容易生病,孩子正是青春期,變胖也使她變得有點兒不自信。”

疫情鎖住了孩子們出門的腳步,但不應鎖住孩子的身體。對此,專家支招,有氧運動是增進體育鍛煉的重要選擇。疫情期間在家也可以鍛煉身體,比如在跑步機上跑步;轉(zhuǎn)圈、深蹲、踮腳、拉伸;空中蹬自行車;使用器械如啞鈴等,只要鍛煉后心率能增快的活動,都有效。

而在北京大學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博士劉海驊看來,運動本身就是化解焦慮的重要方法。運動對心理能力建設具有重要功能,可以釋放過剩能量、讓大腦聚焦、提高自信、提高睡眠質(zhì)量、促進人際交往。也可采用呼吸正念練習、身體掃描等方法,自助放松身心。

“行動是化解焦慮的良藥”。緩解對孩子身體健康的焦慮,家長首先應停止焦慮,行動起來,為孩子制定科學的居家運動時間表,并陪伴孩子一起鍛煉。

科學理性防護,以身作則督促孩子養(yǎng)成衛(wèi)生好習慣

疫情之下,兒子似乎很缺少自制力,總是不愿意戴口罩、忘記及時洗手,這讓柳方非常擔心。特別是學生們將陸續(xù)返校,預防校園感染也成為家長們普遍擔心的問題。

“健康的心態(tài)可以增強個人免疫力和群體戰(zhàn)斗力。”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佐斌建議,家長應以理性溝通和科學方法化解焦慮,與孩子共同學習防疫知識、攜手度過“特殊時期”。比如家長可帶領孩子,每天做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將注意力集中到做事情上,以此減少“胡思亂想”的時間。

“面對疫情帶來的心理焦慮,家長要為孩子樹立榜樣”。安徽師范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王道陽認為,情緒像病毒一樣,也具有傳染性,父母要先調(diào)適好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更多積極情緒,不要把恐慌、焦慮等不良情緒傳染給孩子。此外,家長也是孩子的老師,應以身作則,按照疾控專家建議,養(yǎng)成在人群密集的密閉空間中佩戴口罩的習慣,注意用眼、用手衛(wèi)生,打噴嚏時捂住口鼻,這些良好衛(wèi)生習慣的養(yǎng)成要從小抓起,可以讓孩子受益終生。

焦慮不是一天形成的,也并非一天就能拋棄。但只要堅持包容、理解、接納的態(tài)度,采取積極、理性、及時的溝通策略,尋求科學、有趣、有效的解決方法,相信媽媽們的情緒會像疫情陰霾一樣逐漸散去,以平和美好的心態(tài)看待孩子一天天的成長,這不也是一個難得的人生體驗嗎?(記者 陳芊潤)

標簽: 居家學習 親子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廣告報價| 本站動態(tài)|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所有| 信息舉報|

聯(lián)系郵箱:905 144 107@qq.com

同花順經(jīng)濟網(wǎng) 豫ICP備20014643號-14

Copyright©2011-2020  m.09115.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