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丝袜综合,大陆老熟妇性,中国老女人AV,亚洲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

新增P2P、虛擬貨幣、養(yǎng)老等非吸行為 非法集資最新司法解釋出爐
發(fā)布時間:2022-02-28 06:25:01 文章來源:
當前位置: 主頁 > 資訊 > 國內 > 正文

最高人民法院24發(fā)布《關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決定》(下稱《修改決定》),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0〕18號,下稱《解釋》)作出修改。

具體來看,此次修改對原司法解釋中有關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的定罪處罰標準進行修改完善,明確相關法律適用問題。

同時結合司法新實踐和犯罪新形式,增加網(wǎng)絡借貸、虛擬幣交易、融資租賃等新型非法吸收資金的行為方式。針對養(yǎng)老領域非法集資突出問題,增加“以提供‘養(yǎng)老服務’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情形。并明確單位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的定罪量刑標準等內容。

網(wǎng)貸、虛擬貨幣、養(yǎng)老被關注

關于制定《修改決定》的背景和過程,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方面,從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刑法條文作了重大修改,增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第三檔法定刑,提高集資詐騙罪最低法定刑,同時將積極退贓退賠規(guī)定為法定從輕、減輕處罰情節(jié),這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的定罪量刑產生重大影響,迫切需要對《解釋》進行修改完善。

另一方面,結合經濟社會發(fā)展狀況和司法實踐,有必要對有關定罪量刑標準進行適當調整,并通過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有關法律適用爭議問題。

具體來看,《解釋》原條文共九條,修改后《解釋》共十五條。對其中的五個條文進行了修改,增加了六個條文。重點是修改完善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的定罪量刑標準、特征要件、行為方式、罰金數(shù)額標準。同時,新的《解釋》還明確了兩項罪責與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競合處罰原則等。以及明確單位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的定罪量刑標準。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非法吸收資金的花樣不斷翻新。《解釋》在原來規(guī)定的10種行為方式基礎上,結合司法新實踐和犯罪新形式,在該條第八項、第九項中分別增加網(wǎng)絡借貸、虛擬幣交易、融資租賃等新型非法吸收資金的行為方式,同時增加一項“以提供‘養(yǎng)老服務’、投資‘養(yǎng)老項目’、銷售‘老年產品’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作為第十項,為依法懲治P2P、虛擬貨幣、養(yǎng)老領域等非法集資犯罪提供依據(jù)。

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養(yǎng)老領域非法集資犯罪頻發(fā),犯罪分子打著‘養(yǎng)老服務’‘養(yǎng)老項目’‘老年產品’以及‘以房養(yǎng)老’等旗號進行非法集資活動,嚴重損害廣大老年人合法權益,嚴重破壞金融管理秩序,危害國家金融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應依法從嚴懲處。”

自然人和單位犯罪處罰標準統(tǒng)一

修改后《解釋》明確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的定罪量刑標準,不再區(qū)分自然人犯罪和單位犯罪處罰標準。但從數(shù)額、涉及對象人數(shù)、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shù)額等維度對定刑做了增補或精簡,并在《刑法修正案(十一)》取消限額罰金的基礎上加大了罰金刑力度。

其一,適當提高第一檔入罪標準。

“結合經濟社會發(fā)展狀況和司法實踐,適當提高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數(shù)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對象人數(shù)、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shù)額,給行政處罰留出一定空間。”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第二檔和第三檔的標準拉開距離,避免案件集中在第三檔量刑,有利于案件平衡處理。

其二,增加規(guī)定了“數(shù)額+情節(jié)”標準,即: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數(shù)額在50萬元以上或者給存款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shù)額在25萬元以上,同時具有曾因非法集資受過刑事追究的,二年內曾因非法集資受過行政處罰的,或造成惡劣社會影響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情節(jié)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此外,為加大對單位非法集資犯罪的懲治力度,修改后《解釋》第十四條規(guī)定單位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的,適用本解釋自然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定罪處罰。

根據(jù)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第二款、第一百九十二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單位可以成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的犯罪主體。實踐中,單位實施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犯罪屢見不鮮,社會危害嚴重。

修改后《解釋》不再區(qū)分自然人犯罪和單位犯罪處罰標準。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相關負責人表示,體現(xiàn)對單位犯罪從嚴懲處的精神。

“此前對于自然人犯罪和單位犯罪規(guī)定不同處罰標準存在爭議。以單位名義進行非法集資往往涉案金額高、受害人員多、執(zhí)行難度大?!睒I(yè)內律師表示,如果受處罰主體是單位,那么實際操控者可能不會受到刑罰,修改后《解釋》可減少自然人利用單位避免個人風險的事件發(fā)生。

標簽: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非法集資 集資詐騙罪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廣告報價| 本站動態(tài)|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所有| 信息舉報|

聯(lián)系郵箱:905 144 107@qq.com

同花順經濟網(wǎng) 豫ICP備20014643號-14

Copyright©2011-2020  m.09115.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