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呼喚另一朵云。如果可以,我愿意永遠做那棵樹、那朵云,用自己的靈魂去呼喚另一個靈魂。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遠離貧困。”
——江西省奉新縣澡下鎮(zhèn)白洋教學(xué)點鄉(xiāng)村教師 支月英
40年前,19歲的支月英成了江西奉新縣澡下鎮(zhèn)貧困深山里的一名鄉(xiāng)村教師,兩條麻花辮,一身無畏感。
40年后,她仍如此。
辮已泛白,身已疲病。
她說,40年,有愧,無悔。
她說,40年,很苦,很值。
40年,一生只為一事,1000多名孩子在山里小學(xué)啟智;40年,她以教為器,帶領(lǐng)山里孩子走出脫貧第一步。
是什么讓她從青春年少堅守到耳順之年?
01 燃燈
“你要是去了那山里頭做老師,我一輩子不認你這個女兒!”曾經(jīng),心疼她的媽媽想這樣留下她,甚至在臨終前對她說“下山吧,媽求你了!”;
“就你覺悟高,我配不上你!”曾經(jīng),看到夜雨打濕床鋪、無處落腳的住宿房間,憐惜她的丈夫這樣無奈咆哮;
“我覺得我不是你的孩子,那些山里娃娃才是你的孩子!”曾經(jīng),被冷落的女兒這樣對她哭訴。
家人不是不懂她,是太懂她,卻又無法保護她。
40年前,從南昌進賢縣到這里,她不是不想后退:“下山,待下去命都要沒了!”上山第一天,看到山里人的極端貧困、感受到山里清冷孤獨、夜晚蟲獸侵擾的支月英曾想。
當(dāng)陽光照進房間,門口一堆孩子們瞧見這位新來的老師,那一雙雙純樸的眼睛里,盡是新奇、期盼,還有不安。
支月英永遠記得那個早上,那群衣衫破舊的孩子們,眼睛里的渴望之光。40年,這是她一直守望的光。
她留了下來,無懼孤離,無畏艱辛。
她要成為孩子們的光,照亮他們出山的路。
從此,在崎嶇的山路間,拿著手電筒的支月英“嚇”大了膽子,習(xí)慣了夜路;
在簡陋的宿舍里,支月英自制的煤油燈、買來的馬燈,昏黃的燈光伴著她,成為她的伙伴。
靠著一束光,支月英在崎嶇的山路間來回,膽子就這樣“嚇”大;
借著一束光,支月英把知識的火種埋進孩子們心里,點亮他們啟智之路。
一年又一年,從“支姐姐”到“支媽媽”,再到“支奶奶”,無數(shù)次有人問她:支老師,你會走嗎?支月英回答:我走了,孩子們怎么辦?沒有知識,他們一輩子都只能在山里受窮。世上有些事總要有人去做,為什么帶他們走出貧窮的不能有我?
面對困苦與奉獻,當(dāng)很多人詰問“為什么是我”時,支月英卻問自己“為什么不能是我?”
一年又一年,山路告別了泥濘,校舍告別了破舊、昏暗,孩子從少到多,又從多到少,到了退休年紀(jì)的支月英,還是這山里的“支老師”。
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40年,兩代人,1000多個孩子,很多孩子走出大山,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從點亮一間教室,到點亮山里的一片天空。支月英悄然間成為扶貧扶智路上的踐行者。
標(biāo)簽: 扎根深山教育40年
熱門
關(guān)于我們| 廣告報價| 本站動態(tài)|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所有| 信息舉報|
聯(lián)系郵箱:905 144 107@qq.com
同花順經(jīng)濟網(wǎng) 豫ICP備20014643號-14
Copyright©2011-2020 m.09115.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