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信要先寫什么?你給誰寫的?對人的稱呼抬頭不要了嗎?”晚上8點,當讀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在作文本上寫下第一行字時,媽媽段明月眉頭一緊,“奪命三問”脫口而出。
作為一種獨特的情感交流形式,寫信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似乎成了“奢侈品”。據(jù)報道,北京市教委日前呼吁同學們遠離手機,拿起紙筆。京城孩子如今寫信的時候多嗎?背后有怎樣的現(xiàn)實。未來如何讓孩子更“勤快”地提筆寫信?
現(xiàn)狀
“要不是有要求 都想不起寫信”
“沒想到啊,我們曾經(jīng)最常用的一種交流方式,已經(jīng)變得越來越不可求了。”看著兒子寫信時抓瞎,段明月心頭滿是感慨。她說,如果不是學校的作文課要求寫信,老師留了這份作業(yè),自己都想不起來要讓孩子寫信,孩子也不會知道寫信是怎么一回事。
想起當年自己讀書時,手機和網(wǎng)絡都還不發(fā)達,段明月與家里的溝通主要就是寫信,“最激動開心的就是兩個瞬間。一是當信件丟往郵筒里的時候,還有一個是當有人通知我有來信的時候。那種經(jīng)歷,現(xiàn)在想起來都印象深刻。”
段明月驚訝于孩子寫信時的格式問題,還有更多家長卻認為寫信已越來越?jīng)]有必要。“寫信?給誰寫?打電話不行嗎?”這是很多家長聽到記者詢問孩子近年來是否寫過信時的第一反應。
“打電話都沒時間,發(fā)微信都只回‘嗯’‘好’,或者干脆回一個表情包,怎么還可能去寫信。”孩子正在讀初三的秀秀媽說,孩子早就投身準備中考,無心其他事情,寫信這種事兒更不值得花時間,“不過,如果需要給校長寫封自薦信,這個安排倒是可以有。”
齊齊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練習毛筆字,如今已經(jīng)能寫出很不錯的行書,但他也從不寫信,“有必要嗎?”齊齊說,父母要求他每個月要給遠在老家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打電話,每次電話的通話時間也就兩三分鐘,“我爸他們也就是問奶奶吃飯了沒,多買點吃的,不舒服趕緊去醫(yī)院……就這幾句話,真沒營養(yǎng)。”
“不說孩子動手寫信了,您現(xiàn)在想要出門買個信封都挺難。”有家長表示,如今不僅孩子寫信少,連信封的功能和角色都發(fā)生了變化。“現(xiàn)在要在超市買個信封,有時得問好幾家店,還不一定有。”該家長說,信封本來是裝信件的,但很多時候也成了裝發(fā)票、票據(jù)的一個工具。“要裝一封手寫的信,確實太少見了。”
記者在中學門口、培訓機構隨機對上百名家長進行了調(diào)查,得到的答復是,沒有一個中小學生曾經(jīng)主動給家人寫過信,也沒有一個家長要求孩子必須給家人寫信。“我們不是總批評那種‘面對面坐著,還得用微信交流’的方式嗎?都在一個家里住著,干嘛還要寫信?”有的家長表示不理解,甚至有家長覺得這種形式“很搞笑”。
標簽: 提筆寫信
熱門
關于我們| 廣告報價| 本站動態(tài)|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所有| 信息舉報|
聯(lián)系郵箱:905 144 107@qq.com
同花順經(jīng)濟網(wǎng) 豫ICP備20014643號-14
Copyright©2011-2020 m.09115.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