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晚間,血液灌流器龍頭健帆生物發(fā)布2021年上半年業(yè)績,期內公司實現營收11.88億元,同比增長36.6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20億元,同比增長40.74%。
從業(yè)績來看,公司的歸母凈利潤一直維持較高的增長率,自2017年至2021年一直維持在40%以上的水準。而歷史的毛利率則是一直維持在85%左右;期間費用的增長率也在同比下降。
這樣來看,營收在不斷地增長,毛利率維持也維持在高水準內,股價應該是有不錯的表現。
然而實際上并非如此,健帆生物自5月底至今,已經陰跌了將近40%,從103元跌到如今的61元。在昨晚業(yè)績報告的刺激下,8月3日健帆生物股價急挫近12%,收報60.7元/股。
曾經是香餑餑的醫(yī)療器械究竟何至于此呢?
1
賽道有點窄
健帆生物是一家主營血液灌流器的醫(yī)療器械公司,從健帆生物2020年的業(yè)績來看,其主營業(yè)務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實現營收17.3億元,占總營收的88.67%;貢獻凈利潤15.4億元,占總利潤的92.6%。
血液灌流,實則是一種血液凈化技術,可以清除血液中大分子的病毒、藥物,特別是蛋白結合率較高的物質,而且最好在對于不明原因的毒物中毒中使用。同時為了清除一些小分子的毒素,一般血液灌流也常常跟透析一起串用。一次性血液灌流器則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醫(yī)療器械。
雖然近年來我國包括腎衰竭在內的需要透析治療的患者數量還在不斷增加,而健帆生物在血液灌流器的市場占有率達70%以上,可以說是絕對的龍頭企業(yè)。但這個賽道其實并不大,2020年我國血液灌流器市場規(guī)模也僅有19.2億元左右,且血液灌流器并非是整個透析治療的必需品,只是作為聯合應用而存在。
而健帆生物2020年的血液灌流器營收就已經達到了17.3億元,如此看來不是一個未來體量巨大的一個賽道。
與此同時,健帆生物稱自己是“立足于產品研發(fā)與創(chuàng)新,依靠自身專業(yè)的營銷團隊”,但從公司在研發(fā)投入和營銷費用上來看,重點大抵是在后半句上了。
截至2021年6月底健帆生物共有員工近2700人,其中營銷人員1200余人,研發(fā)人員540余人。同時從費用支出上看,今年上半年公司的銷售費用為2.19億元,同比增長28.24%;而今年上半年公司的研發(fā)費用為5116.73萬元,僅占總營收的4.31%。
這樣看來,產品單一的健帆生物營收連年增長的背后,其實是在銷售費用上大筆的投入所帶來的。但這也是保證市場規(guī)模不大的健帆生物,維持業(yè)績穩(wěn)定增長的重要因素。
2
頭頂烏云密布
在此前,健帆生物雖然是單一產品+小賽道,但是在同賽道上并沒有出現競爭者,且主產品血液灌流器的毛利率高達88%。所以作為業(yè)績穩(wěn)定增長和細分賽道唯一的A股上市的龍頭企業(yè)來說,在市場上的境遇還是很不錯的。
在經歷了2月18日那波大跌后,在3月中旬到5月的兩個月時間內,股價是有所回溫的,大漲了將近50%,并站上了歷史最高點超過了100元。但為何情況從5月下旬開始急轉直下?
第一個消息出現在5月17日,健帆生物遭到公司董事兼總經理曾凱減持公司13.4萬股,與此同時5月20日盤后,公司稱監(jiān)事會主席彭小紅先生的子女彭程程先生于2021年4月22日至5月13日期間買賣公司股票,導致構成短線交易行為。
而另一則集采消息的公布更是讓日子更是雪上加霜,27日,衡陽市醫(yī)保局發(fā)布了關于“終末期腎臟病治療相關耗材(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其中該次集采擬采購血液灌流器8000支,采購周期為24個月,這是市場上首次對血液灌流器進行集采。
一系列的消息利空對股價也產生了很大的刺激,7個交易日內(5.21-5.30),健帆跳水了15%。而另一方面,機構的投資者好像出現了分歧。
盡管股價開始回調,二季度頂流基金經理劉格菘管理的四只基金并未對健帆生物進行減持,仍維持在重倉股的前十位。
根據健帆生物最新的十大流通股東顯示,第三至第六大股東均為劉格菘管理的廣發(fā)基金旗下產品。這四只基金合計持有健帆生物4267.84萬股,占公司流通股比例的8.31%,最新持有市值29.43億元。
但是,在2020年二季度新進持股1322萬股的高瓴已經連續(xù)四個季度減持了。在第一次持倉后,公司董秘向外界表示,UBS AG是高瓴境外的瑞銀賬戶。從2021年二季度公布的數字來看,UBS AG(瑞銀)二季度減持378.53萬股,目前持倉為880萬股。
此外,持有1066萬股的自然人股東黃河于今年二季度大手筆減持319.92萬股,按照整個二季度的均價90元/股來算,套現了2.88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年報顯示黃河為健帆生物董事長董凡之弟。
3
結語
從健帆生物的估值來看,其滾動市盈率5月份一舉沖到了80倍的高位,但在經歷了一波回撤之后,現在也已經回到了歷史平均值的低位46倍。
但大資本高瓴的減持就能瞥見一些端倪,雖然2021上半年的業(yè)績仍然保持著高增速,毛利率也是維持在88%的高位,但其實基本面已經有了細微的變化。
衡陽市首次將血管灌流器納入集采范疇,或許是個吹響更大范圍集采的號角,資本市場和投資者對于醫(yī)療器械的這條路還是有一些忌憚,而營收單一的公司受集采的影響還會更大。
熱門